公司治理

廣為科技秉持保障股東權益並公平對待所有股東之原則,建立公司治理制度,以確保股東對公司重大事項訊息知悉、參與決定等權利。

 


 

治理單位

 

 一. 董事會

本公司最高治理機構,指導公司策略、監督管理階層及對公司、股東負責,在公司治理制度之各項作業與安排,董事會皆依照法令、公司章程或股東會決議等,據以行使職權。

 二. 監察人

負責監督公司業務之執行,並得隨時調查公司業務及財務狀況,並得請求董事會或經理人提出報告,並報告意見於股東會。

 三. 稽核

負責公司治理、系統、營運作業流程、資料處理與永續報導等。確認相應對的永續風險之內部控制措施是否有效落實,進而提高內部和外部利害關係人對公司永續承諾與永續資訊的信賴。

 四. 永續發展委員會

負責擬訂公司年度永續發展推動計畫與訂定永續發展政策、制度及管理方針並追蹤實施成效;每年定期將其運作及執行情形、與各類利害關係人溝通情形提報董事會。

 五. 公司治理組

依法辦理董事會及股東會會議相關事宜,製作董事會及股東會議事錄,協助董事就任及持續進修,提供董事執行業務所需之資料,協助董事、遵循法令,其他依公司章程或契約所訂定之事項等。

 六. 社會責任組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
負責履行法令及章程等規定之遵守,並應本於尊重社會倫理與注意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益,以及將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等納入公司管理與營運。

 七. 環境保護

負責依循政府制定的各項環境相關法令與國際準則,並透過環境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具體行動方案的執行,降低企業營運活動的對自然環境與人類健康的衝擊,並促進能資源永續利用。

 八. 供應鏈管理

負責落實永續供應鏈管理策略主軸,制定了「供應商行爲準則」〉包含勞工權益、環保、安全衛生、道德與管理系統等皆列入供應商行爲準則要求項目內,以期永續供應鏈管理能精益求精,以維持系統與供應商的整體競爭優勢。

廣為科技秉持保障股東權益並公平對待所有股東之原則,建立公司治理制度,以確保股東對公司重大事項訊息知悉、參與決定等權利;建立之公司治理制度,除應遵守法令及章程之規定、主管機關簽訂之契約及相關規範事項外,應依下列原則為之:

 

一、 保障各股東權益。

二、 強化董事會組織職能。

三、 發揮董事會組織其各功能性委員會之功能。

四、 建立良好之內外部利害關係人溝通管道。

五、 完善各項資訊透明度。

 


 

誠信經營專區

 

廣為基於公平、誠實、守信、透明原則從事商業活動,於商業往來之前,應考量商業往來交易對象之合法性及信譽,避免與有不誠信行為紀錄者進行交易;與他人簽訂契約,其內容宜包含遵守誠信經營政策,其董事、經理人、受僱人、受任人與實質控制者,於執行業務時,不得直接或間接提供、承諾、要求或收受任何形式之不正當利益,包括回扣、佣金、疏通費或透過其他途徑向客戶、代理商、承包商、供應商、公職人員或其他利害關係人提供或收受不正當利益。

廣為董事、經理人及其他出席或列席董事會之利害關係人對董事會所列議案,與其自身或其代表之法人有利害關係者,應於當次董事會說明其利害關係之重要內容,如有害於公司利益之虞者,不得加入討論及表決,且討論及表決時應予迴避,並不得代理其他董事行使其表決權。董事間亦應自律,不得不當相互支援。

 

 


 

 

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包括下列作業:

   一. 風險意識建立

為強化廣為科技各單位部門主管及員工對本公司風險管理政策、流程等事項的認識,並培養其風險辨識能力,本公司應不定期舉辦風險管理教育訓練或說明會。

   二. 風險辯識

各單位部門針對本公司所處經營環境,潛在風險及其對營運的可能衝擊執行風險盤點作業,辨識影響本公司策略與目標之風險。

   三. 風險評估:

各單位部門辨識風險後,研判可能的風險項目、影響程度與發生可能性,並將風險評估結果與本公司風險可接受門檻比較,設定風險排序。

風險評估的結果將做為進一步採取風險應變之依據。對於可量化的風險,採取較嚴謹的統計技術進行分析管理;對較難量化的風險,則以質化方式衡量。

   四. 風險應變:

風險應變係針對已發生的風險事件擬定應變、行動計畫。

   五. 風險監控:

各單位部門應定期向公司提供風險管理評估表,以及內部稽核人員應進行有關風險管理是否有效落實執行的評估,確保制度落實與遵循。

   六. 資訊揭露:

除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揭露相關資訊外,亦宜於公司網頁揭露與風險管理有關資訊。

 


 

資訊安全

 

在企業永續發展(ESG)框架下,資訊安全已成為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支柱。廣為秉持創新精神,致力於提供高效能的科技解決方案,同時積極採用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網路安全框架(Cybersecurity Framework, CSF)2.0,以全面提升資訊安全管理,確保業務穩定運行並強化客戶信任。

資訊安全不僅是技術層面的挑戰,更與企業風險管理緊密相連。為此,廣為透過NIST CSF 2.0的六大核心功能——識別(Identify)、保護(Protect)、偵測(Detect)、回應(Respond)、復原(Recover)及治理(Govern)——建構系統化的安全策略,確保數據隱私及供應鏈的整體安全性。

此外,廣為積極推動符合ESG標準的資訊安全措施,具體落實以下策略:

  • 風險評估與管理:定期評估網路安全風險,確保符合國際標準,提高組織韌性。

  • 供應鏈安全:嚴格監管合作夥伴的資訊安全規範,降低潛在威脅,維護產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 數據隱私保護:制定並執行嚴謹的數據管理政策,保障客戶與員工的資訊安全,確保合規性。

透過NIST CSF 2.0的應用,廣為不僅鞏固自身的資訊安全防禦能力,更積極展現對ESG永續發展的承諾,為企業及產業創造更加安全穩健的數位環境。


 

智慧財產權管理

 

在企業永續發展(ESG)框架下,智慧財產管理(IP Management)已成為企業競爭力與社會責任的重要環節。廣為致力於創新技術研發,並透過完善的專利、商標及營業秘密管理機制,確保企業在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方面的長期發展。

廣為積極導入台灣智慧財產管理制度(TIPS),並建立全面的專利布局、商標保護及營業秘密管理機制,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與風險控管。此外,智慧財產管理與ESG的結合,讓企業能夠:

  • 推動綠色專利研發環保技術,減少碳排放,促進可持續發展。

  • 強化供應鏈安全確保合作夥伴遵循智慧財產保護規範,降低侵權風險。

  • 完善商標管理保護品牌識別,防止市場混淆與惡意使用,維護企業形象。

  • 強化營業秘密保護實施機密資訊控管,確保關鍵技術與業務資料安全。

  • 提升企業透明度透過智慧財產管理,確保資訊揭露符合ESG標準,增強企業信譽。

透過智慧財產的有效管理,廣為不僅保護自身創新成果,更展現對ESG永續發展的承諾,為企業及社會創造更穩健的未來。

施工中

 

尊重利害關係人權益

 


   一.

本公司應與往來銀行及其他債權人、員工、消費者、供應商、社區或公司之其他利益相關者,保持暢通之溝通管道,並尊重、維護其應有之合法權益。

本公司發生管理階層收購時,應注意嗣後公司財務結構之健全性。 當利害關係人之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公司應秉誠信原則妥適處理。

   二 .

對於往來銀行及其他債權人,應提供充足之資訊,以便其對公司之經營及財務狀況, 作出判斷及進行決策。當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公司應正面回應,並以勇於負責之態度,讓債權人有適當途徑獲得補償。

   三 .

本公司應建立員工溝通管道,鼓勵員工與管理階層、董事或監察人直接進行溝通,適度反映員工對公司經營及財務狀況或涉及員工利益重大決策之意見。

   四 .

本公司在保持正常經營發展以及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之同時,應關注消費者權益、社區環保及公益等問題,並重視公司之社會責任。

   五 .

本公司應本於尊重利害關係人權益,辨識公司之利害關係人,並於公司網站設置利害關係人專區;透過適當溝通方式,瞭解利害關係人之合理期望及需求,並妥適回應其所關切之重要永續發展議題。